English

近年重要学术译著评议

2000-06-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主持人:王倪 我有话说

《历代耶稣形象》

帕利坎著,杨德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与同一作者煌煌五卷本的《基督教传统》相比,本书更偏重基督论对于塑造历代西方文化观念方面的影响,但这样较为“通俗”的写法,也许一般的知识界会更感兴趣一些。本书中有关政治制度、文艺复兴中人的观念,宗教改革不同倾向与启蒙运动等段落,都有非常精审的论述,有助于汉语学界理解西方两千年来思想与社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本书和译者的许多其他译著一样,质量上乘,但有一些小的纰漏,如译名不够统一(例如《炼狱》还是《净界》)。不过多少要有些吹毛求疵的精神,才能挑出这样的错误来。

《声音与现象》

德里达著,杜小真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德里达在1967年同时出版的三本书中,《声音与现象》大概是最“明白”的了,它可以视为是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中第一研究的一个批判性导论,也可以视为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符号论的研究导论。最后,当然也可以把它视为德里达本人的书写学的一个导论。这本书由法国哲学专家杜小真教授来翻译当然很合适,全书的译笔比较流畅,但有一些错误,令人遗憾。而更遗憾的是,商务印书馆的这一新版本几乎完全以简体字照印了1994年香港社会理论出版社版中的所有错误,丝毫未加更正,似乎这样就可以证明它们不是错误。如误将“把对符号的反思至于逻辑学之下”译为“把逻辑学置于对符号的反思之下”。有些关键概念的翻译也不够统一(如indication,指示)。而除了第III页上将《逻辑研究》的“第一研究”翻译正确外,全书其余各处均误,或为“第一卷”,或为“一开始”之类,而有时“第六研究”又译成了第六章,此外其他许多现象学名词也翻译得不够准确,值得商榷(如“事实性”译为“叙述性”),可见译者对现象学颇有隔膜之感,如果译后请一位精通现象学的学者审校一遍,大概全书会尽除微瑕,臻于白璧。当然,书中有些错误,似乎这家百年老社的编辑也应该负些责任。

海德格尔《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谢林《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与之相关联的对象的哲学探讨》薛华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

历经黑格尔的指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评,再加上卢卡奇给他贴上了非理性主义之父的标签,谢林在中国的哲学研究中已经有些销声匿迹了。然而海德格尔认为谢林是整个德国哲学黄金时代最富创造力,最有远见,最深刻的思想家,是德国观念论形而上学的巅峰,这绝非偶然。事实上,克尔凯戈尔、尼采、马塞尔、雅斯贝尔斯、巴特、蒂利希、哈贝马斯,更不用说海德格尔本人都深受谢林的影响。谢林在1809年发表的这篇论文,连黑格尔也承认其不同凡响。它浓缩地反映了谢林早期的自然哲学、中期的德国神秘主义一系的思想及晚期的意志论和启示哲学。在一篇短短的文章涉及了恶、自由、神义论、泛神论、个体化原则等诸多哲学关键问题,确为经典之作。谢林和海德格尔都不易翻译,薛华先生能够将他们结构复杂的德语比较恰切地翻译过来,足见功力。但译者在处理汉语表达时不够留心,有些浅近的句子倒译坏了,于是便有了诸如“今日物理学与化学能够许许多多,大家应该小心”的妙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